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5年,在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属于中山大学大海洋学科群。学院成立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 “海洋强国”、广东省“海洋强省”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确立了以“海洋化工”为特色和重点,以“化学工程”和“工业催化”学科方向为基础和支撑,以“海洋资源化工”、“海洋能源化工”、“海洋防腐与生态”为特色领域的学科发展体系,面向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大力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化工高层次人才。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学院唯一主责建设的本科专业点,先后被认定为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期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读本科生约380人、学术型硕士生69人、专业学位硕士生100人、博士生49人,形成了学位层次类别齐全、学生规模结构合理的本-硕-博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此为契机,不断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优化师资队伍,健全育人体制,完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化工+海洋”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凸显海洋化工培养特色,强化本科生实验实践技能及仪器设备使用认知能力培养,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化工高层次人才,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聚前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具备扎实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系统知识和技能,了解海洋化工特色理论体系,具备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又能结合多学科交叉知识进一步深造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适宜在化工、化学、材料等相关学科攻读研究生,或者在化工、能源、环保及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计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和广东省“海洋强省”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广东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等,对海洋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方面提出的巨大需求。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设备机械、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理论和操作方法,了解海洋资源化工,海洋能源化工,海洋腐蚀与生态等海洋化工特色理论体系,具备较强实践应用能力,毕业生适宜在化工、化学、材料等相关学科攻读研究生,或者在化工、能源、环保及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在一年级大类培养阶段,通过数、理等大类基础课的宽口径教育夯实专业认知基础,同时学习无机化学、海洋资源化学等科学基础知识。在后续专业培养阶段,首先通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化工数值计算等专业基础理论课及实验课的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本专业所需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再通过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及实验课,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海洋资源化工”、“海洋能源化工”、“海洋防腐与生态”等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及实验课程,使学生得到专业提升,形成“海洋+化工”的完整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聚前沿”的课程体系设置,把本专业学生培养为既能扎实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又具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海洋化工特色理论体系,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适应新时代新兴产业变革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通识课程、职业指导课程、小班培养、人文讲座等教学相关安排,使学生具备全面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室开放与实习实训、专业选修课与研究生课程贯通、社会实践等形式,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战略思维、专业视野、领导意识、创新创业和应用研究综合能力,适应未来发展能力。
(四)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拥有各类师资人才74人,其中领军人才1人,中青年杰出人才12人,青年学术骨干42人,助理教授5人,专职科研人员(含博士后)16人,形成了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年轻富有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需要。学院秉承人才强院理念,加大“百人计划”各类人才和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的引进力度,加强对领军人才、中青年杰出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引进,未来将构建由高端人才领衔,专任教师120人,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100人的高水平学科队伍,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教学条件
学院位于环境优美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院大楼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面朝大海,集一线海景。楼内规划建有高规格公共实验测试平台、本科生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教师科研实验室、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室;内设多功能报告厅、大中小型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工会活动室、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室、档案室、院史馆等公共活动区间,为学院开展高质量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交流和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学院通过加快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公共仪器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实验及仪器设备使用认识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及仪器使用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师资及教辅队伍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借助中山号科考船建设探究型实验实践海洋化工特色课程,以及组织本科生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化工实践技能大赛等,加强对本科生实验实践技能及仪器设备使用认知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本科生的海洋化工培养特色和质量品牌。
二、办学成效
学院本科毕业生可在化工、海洋、国防、材料、能源、环保、检测、航天、医药等国家重点领域的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管理、开发、设计、检测等工作,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自主创业,或继续深造。近年来,学院近80%毕业生选择继续在国(境)外或国内“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等机构继续深造,继续深造的目标院校、科研院所主要有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等。选择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