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预通知

发布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2017

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预通知

 

根据《中山大学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复试办法》(研院[2010]55号)的规定,为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2017 年接收校内外届本科毕业生免研究称免生) 的工作,特此预通知,请有意报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同学填写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17年推免研究生报名表(点击获取: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17年推免研究生报名表.xls ),连同将相关个人资料邮件至issly@mail.sysu.edu.cn(林老师),复试时间将以电话和邮件形式通知

 

一、    专业信息

1、 类别           学术硕士

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代码     081700

修读年限     全日制3

招生计划     20

专业方向     01 化学工程

              02 化学工艺

              03 生物化工

              04 应用化学

              05 工业催化

推免生招生计划:  16

 

2、 类别           专业硕士

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

专业代码     085216

修读年限     全日制2

招生计划     33

专业方向     69 不分方向

推免生招生计划:  26

 

*注:如有剩余推免生招生计划,将转为公开招考计划

二、    复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 由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及相关领导组成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2、 复试面试由以导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人员组成,一般不少于5人,并设立组长一名,全面主持复试面试工作。复试小组下设秘书一名,负责复试记录和协助安排有关事宜。复试记录做到详尽规范。

三、    免试硕士生复试资格的确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道德品行良好。

3、 优秀应届本科生,获得教育部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4、 本科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备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能力和素质。

5、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未受过任何处分。

6、 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7、 原则上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6分),研究生入学前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四、    免试硕士生复试办法

1、 复试方式以面试为主,复参加复的考生逐个面,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十分,主要考察免生的专业合能力、外语应能力、以及道德品和心理等。复以下两个部分:

(1)   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测试,满分为 70 分;

(2)   专业英语能力测试,满分为 30 分。

2、 复试时间将以电话和邮件形式通知

3、 的免试硕生同学需行体

4、 、体合格者,根据考核按照复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并公布。

5、 思想政治能力和道德品质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政审不合格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 复试时须提交的资格审查材料:

(1)   1份加盖有推荐学校的教务处公章的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本院学生由学院统一准备);

(2)   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须正反面复印在A4纸的同一面上);

(4)   应届生需提供学生证及复印件;

(5)   其他有关材料(如获奖证书、本人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该部分材料不作为必须提供的材料,仅供我院审核、接收时参考,原件在复试时查验。

 

五、    咨询方式

1、 联系人 :林老师

2、 联系电话   0756-3668318

3、 邮箱         issly@mail.sysu.edu.cn

4、 通信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六、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为1924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化学系。学院依托中山大学珠海新海滨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宏伟蓝图以及珠海宜居城市环境的独特优势,在充分利用学校的雄厚师资和广阔的平台资源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并培养一批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优秀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立志建成具有学科特色、国际一流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我院现有一支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全职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超过2/3的教师有境外交流和工作经历。我院未来将遵循“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建立以高层次人才领衔、具有海外经历的优秀人才为主体的50人规模教师队伍。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和创新奖各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已建立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化过程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精细石油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广东省热敏性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研究平台,具有明显的研发特色和优良的发展态势。

学院未来规划将主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任务以及广东省化工产业的迫切需求,重点打造南海海洋化工新技术平台面向石化工业能效倍增的关键节能技术与工程平台石油化工下游产品精细化技术平台等大型科研与转化应用平台,并以此为基础筹建 国家级工程中心等大平台,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理论、应用成果,实现产业化推广,形成化工行业领域有明显中大特色的产业化工程应用示范。

 

七、    其它事项按照中山大学学校文件执行,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保留解释权。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