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联合化学学院共同举办课程思政暨大类培养教学交流研讨会

发布人:林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院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教师教学能力,20211204日下午,化学学院冯双书记、张利主任、朱庭顺教授、汪波副教授等十余位教师代表来到我院,共同举办课程思政和大类培养的教学研讨会,学院田宝才书记、万忠娟副书记、孟国哲副院长、薛铭副院长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田宝才书记代表学院欢迎冯双书记一行的到来。田书记表示化工学院与化学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化学学院的办学历史久、教师队伍结构完整、教学经验丰富,化工学院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学院,相互之间应加强多方面多维度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田书记指出,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程思政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通过组织教学研讨会,我院教师可以更好地向化学学院学习经验,快速提升我院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学院教研室主任万一千教授围绕《海洋资源化学》课程介绍了我院大类培养课程的建设思路和教学安排。万老师分别从课程定位、任课教师队伍的组建、课程大纲和内容的确定、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效果考察等多方面阐述了《海洋资源化学》大类培养课程的初步探索。万老师指出大类培养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具有学生数量多、学习积极性高、专业兴趣广、平行班多等特点,如何做好《海洋资源化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至关重要,也可为今后其它大类培养课程积累经验。化工学院雷冰副教授以《腐蚀电化学》课程为例,分享了他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经验。雷老师从国家产业需求导向、学科发展前沿、学科发展历史人文、引导式教学等四个方面入手,重新组织安排传统腐蚀电化学的课程内容,自然生动地将专业知识与国家战略需求、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学习兴趣等思政元素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收获了学生的青睐。

 

随后,化学学院冯双书记从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讲什么、怎么讲好课程思政等三个方面出发,为参会教师们奉献了一场题为“讲好课程思政”的精彩报告。冯书记首先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党和国家、民族复兴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同时指出课程思政是以科学知识为主导的思政课,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他从党和国家、民族复兴等“大”角度,到三观五常等“小”角度,通过案例分析,抽丝剥茧了课程思政元素涵盖的诸多方面,指出一切能引导或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元素均可作为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我们的专业知识课堂。他进一步指出讲好课程思政,不仅是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而应包含课程“前前后后”全过程的方方面面。最后,冯书记以《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来勉励各位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争做人师为最高追求。冯书记热情洋溢的报告将本次教学研讨会推向了高潮。

 

 

此后,化学学院督导组组长汪波副教授结合《大学化学(下)》介绍了大类培养课程的规划与实施方案。汪老师谈到了大类分流的原则、大类分流成绩的计算、大类课程如何做教考分离等相关的学校政策,以及其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化学学院朱庭顺教授分享了他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思考。朱老师首先概括了其从培养学科兴趣、树立民族自信等角度融入化学科普、学科历史人文、学科前沿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同时,他反思如何能在原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培养未来学科领路人的角度思索课程思政的内涵。他希望课程思政建设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挖掘学科逻辑、建立逻辑主线、知识关联、学科的社会责任、学科发展前沿等角度重塑课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体系化深度学习,为将来建设国家奠定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以此探索进阶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并分享了建设思路。

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就课程思政和大类培养教学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本次教学研讨会为我院和化工学院教师搭建了良好的教学经验交流平台,为推动两个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本科生教学工作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